义乌特有的中秋“团圆饼”,有人回家榜首件事便是买它:这是一口乡愁

liukang20243天前166.SU吃瓜273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

自然的义乌特有的中秋“团圆饼”,有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买它:这是一口乡愁的照片

中秋节吃什么?

除了月饼,关于浙江义乌人来说,还有一种必不可少的“团圆饼”——东河肉饼。

中秋前几天,各个售卖东河肉饼的小店就炽热起来了。

“我要70个,走亲戚送人的。”

“我要30个,家里人一同吃。”

……

一袋袋沉甸甸的肉饼,装着团圆的夸姣祝福,也是义乌人的节日典礼感。

小店提早一个小时运营,一天最多卖出三四千个

9月16日清晨2点50分,小店店东周爱华翻开店门。

她看了看昨夜揉好的面团有没有醒好,又将新鲜的肉剁碎成肉馅,和着昨夜现已洗净控水的葱,揉进面团里。

很快,榜首锅肉饼就被送上了煎烤台。

天才蒙蒙亮,榜首锅肉饼出炉后,一会儿就卖完了。

自然的义乌特有的中秋“团圆饼”,有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买它:这是一口乡愁的视图

随后,一锅接一锅的肉饼被送上煎烤台。

东河肉饼煎烤中 受访者供图

“东河肉饼是义乌的传统小吃,尤其是关于生长在城西一带的人来说,早饭不吃东河肉饼等于没吃。”

周爱华告知潮新闻记者,中秋期间,东河肉饼就更受欢迎了。“由于肉饼是圆的,标志着团团圆圆,所以也叫‘团圆饼’。”

早在中秋前一个星期,来买肉饼的顾客就多了起来。这些天,周爱华和店里其他7名店员都是提早一个多小时就开门运营,一向要忙活到晚上8点,关门后还要花两个小时预备第二天的面团、葱等食材。

“前一天晚上把预备作业都做好,第二天就现做现烤,一锅接着一锅,简直停不下来,这几天晚上都没睡几个小时。”周爱华说,往常一天店里能卖大约800个肉饼,可是阴历八月初八以来,每天要卖2800个左右,最多的日子一天能卖出三四千个。

9月16日正午,店里的顾客川流不息 受访者供图

在义乌,薄如宣纸、色如琥珀、油而不腻、色泽亮光的东河肉饼是老少咸宜的。周爱华店里,来买饼的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,也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。

“今日一早就有一个86岁的大爷坐了很远的车特意来买饼,买了50个,说要分给两个儿子一些,自己再留一些。”

很多人都会买几十个,有些人还会提早预订,明日就现已预订了280个。

标志节日的典礼感,也寄予乡愁

每天现烤的东河肉饼中,有一部分还要“飞”往全国各地。

简洁的义乌特有的中秋“团圆饼”,有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买它:这是一口乡愁的插图

“其他当地真没这个滋味,我回家榜首件事便是买个饼吃,或许吃碗家园面。”在杭州创业的义乌人郑师傅说。

周爱华告知记者,他们还接到不少来自上海、杭州、宁波、北京、深圳等地的订单,最远的甚至有新疆的,有的是来义乌吃过觉得好吃的游客想要再尝尝,也有在外地作业的义乌人牵挂家园的滋味。

周爱华就将当日现烤的肉饼真空包装好,放进包装盒里,快递曩昔。常温下,能够保存一个星期左右。

为什么东河肉饼能遭到这么多人的喜欢?好吃是要害。

别看这仅仅一张薄薄的肉饼,背面考究也不少。

周爱华是东河的媳妇,跟着婆婆学会做东河肉饼,现在运营这家东河肉饼店已有20年,现在她仍是东河肉饼技艺非遗传承人。

周爱华自己 受访者供图

“揉面的力度,醒面的时刻,食材新鲜,馅料的分配,每一步都很重要,烤饼还要把握好火候,双面要烤得金黄,但也不能太干,一个细节或许就会影响肉饼的滋味。”她说,每个饼的直径都在28厘米左右,馅料要均匀平铺,一口咬下去假如吃不到馅就不好吃了。

东河肉饼 受访者供图

“现在不仅是中秋节,端午节、新年也都卖得很好,还有不少人家里办喜事也少不了东河肉饼。”

今日是中秋节正日子,周爱华预备运营到下午4点提早关门,回去和家人一同团圆过节。

当然,他们的餐桌上也有必要有这一道团团圆圆的东河肉饼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看望义乌后,法媒感叹:美国订单少了,他们的士气却更高了

【文/观察者网 范维】“在一个炽热的春日,我国东部一家圣诞树制造工厂的工人们正有条有理地拼装树枝,他们一边给塑料松针涂改仿雪白漆,一边悄悄擦去汗水。”这是法新社记者11日在我国浙江省义乌市一家外贸企业...

实探浙江义乌,“国际超市”无惧美国关税霸凌!

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产品集散中心,被誉为“世界超市”。近期,美国所谓的“对等关税”暗影笼罩全球,也让这座外贸之城备受重视。关于美国交易霸凌方针,义乌商场的中心运营方小产品城(600415)早有预期。...

经济漫笔丨义乌的耐性 我国的底气

每一次到义乌,都让人眼前一亮。美方大打“关税牌”之际,笔者到浙江义乌调研,感受尤深。“卖全球、买全球”的义乌,相关着我国210多万家企业、3200余万名工人,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易往来。“风波”...

义乌“小玩意”火爆海外,上架单日销量即破万!

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张亚芳在日活超10亿的TikTok国际里,每天都有看似不起眼的“小玩意”演出逆袭神话——近期,太阳花气球单日爆卖上万件、可视化耳勺狂揽300万美金……这些现象级爆款背面,藏着一条...

一本书叙述义乌小商品商场40年开展故事

我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)近来,由南京大学出书社出书的《吴象水新闻作品选(第三版)》正式面市。作者吴象水自1982年11月5日在《浙江日报》刊发《小商品生意有了新途径——义乌稠城...

友情链接: